2025年三伏天持续高温席卷全国,多地气温突破40℃。极端天气对工业生产中的集中供料系统提出严峻挑战,尤其在塑料加工、食品医药等对温湿度敏感的行业,物料结块、设备过热等问题频发。对此,国内龙头企业通过智能温控技术与耐高温材料升级,推出适配夏季生产的解决方案。
一、技术应对:从防暑到节能
动态温控系统普及
广东智子智能等企业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供料系统,实时监测管道温度并通过变频器调节输送速度,避免物料因高温黏连。其新型陶瓷涂层管道可使内部温度降低15℃,能耗减少20%。
耐高温材料突破
华瑞工业针对化工行业开发的聚四氟乙烯(PTFE)改性输送组件,可在80℃环境下连续运行,解决了腐蚀性物料高温输送难题。
二、行业需求分化:新能源与食品领域成焦点
新能源电池原料处理:三伏天湿度波动大,锂电正极材料易吸潮。启航自动化推出的氮气保护式供料系统,将露点控制在-40℃以下,保障材料稳定性。
食品医药卫生升级:高温加剧微生物滋生,卫生级供料设备采用全不锈钢结构和CIP(原位清洗)模块,清洁效率提升50%。
三、政策与市场双驱动
随着《中国制造2025》绿色生产要求深化,2025年集中供料系统节能改造补贴覆盖至中小企业。据行业预测,三季度高温适配型供料设备订单环比增长35%,其中华东、华南地区需求占比超60%。
未来展望:智能化与气候适应性融合
行业专家指出,极端气候常态化将加速供料系统与气象数据的联动创新。预计2026年,具备AI预警功能的“气候自适应供料系统”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。
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,由聚盛自动化收集整理,更多资讯请留意本站更新。